历史无情,却又公正。它不会问你革命的动机是否高尚,也不会关心你是不是被骂成疯子、投机者、小人。它只问一个问题:你成功了吗?
今天,有人质疑重庆的事件,说这是投机小人在作秀,是不负责任的冒险。呵呵,这类声音本质上不过是蠢狗的叫嚷。蠢狗的特点,就是喜欢在别人拼死拼活的时候摇头冷笑,等到一切尘埃落定,他们又装作自己早已站在胜利的一边。
可历史的尺度极为冷酷。成,则青史留名;败,则遗臭万年。 成功者可以重写规则,失败者则往往被埋进尘土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历史真的会忘记失败者。相反,历史往往会记住他们的身影——不是因为他们成功,而是因为他们敢于出手。
看看孙中山。当年多少蠢狗骂他“吃饱了撑的”“浪费哥哥的钱”,说他是疯子,是痴人说梦。假如辛亥革命失败,他也许只会被写进几行冷冰冰的史料,被耻笑为不自量力的人。但正因为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,才铺垫出最后的成功。今天,他被称为“国父”。而那些蠢狗的子孙呢?他们安居在共和制度的余荫里,早已忘记了祖辈当年的叫嚣。
毛泽东也是如此。他闹革命时,把家人置于险境,被骂成“败家子”。可一旦革命成功,他成了“腊肉”,被基本盘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人。成功掩盖了一切指责,失败的对手反而成了尘埃。
但别忘了,历史并没有抹去所有失败者的痕迹。太平天国的洪秀全、义和团的拳民、戊戌变法的六君子,他们最终失败了,但他们的血与火,仍旧写在历史上。虽然他们没能夺取胜利,却启发了后来者,让后来的革命者知道何处可以冲击、何处必须避开。他们没有成功,却证明了另一点:历史不会忘记那些敢于举旗的人。
重庆的事件今天或许渺小,或许被蠢狗嘲讽为投机,但如果它成为火种,那么未来人们必然会记住这次撞击大门的勇气。即便它失败了,它也会成为一行注脚,成为后来者的参照。因为在历史的逻辑里,哪怕失败,也要比沉默更有意义。
所以,革命的铁律很清晰:
成功者改写格局,成为历史的主角;
失败者留下印记,成为后人再度出发的启示;
而蠢狗,只会被遗忘。
孙中山如此,腊肉如此,未来亦如此。革命的伟大,不在于发起者的身份与动机,而在于结果与影响。成,则为王;败,亦不空。唯独冷嘲热讽的蠢狗,才是真正被历史抛弃的垃圾。
赞(7)